top of page

社論-政府治理與企業競爭力同時衰退


台灣經濟陷入困境,出口兩位數衰退、第2季經濟成長率低到只有0.52%,全年經濟成長率將降到1.56%左右。雖然全球經濟放緩是主要原因,但更深入看,台灣經濟體質已出現諸多問題,如不能面對並解決,即使全球經濟回穩上揚,台灣仍難脫離泥淖;而且,時間不多了,明年總統大選後,不論何人何黨拿下政權,都要面對經濟的真相與挑戰。

出口的衰退最令人擔心者,是潛藏深層中的產業與企業競爭力走弱、大陸企業逐步取代台商、大陸自主供應鏈興起等因素;更拉大範圍來看,台灣在對外簽訂FTA(自由貿易協定)與加入區域經貿組織上的裹足不前、缺乏成效,其負面影響已出現,經貿邊緣化的衝擊已逐步浮現,明年可能加劇,這將同時衝擊國內的出口與投資。

這波景氣下滑中,我們看到韓國立即祭出200億美元規模的財政政策,但我國政府卻再無能提出財政政策,台灣政府財政問題顯然日益嚴重,盡快啟動年金改革與財政改革,已難避免。此外,年底前美國聯準會(FED)將啟動升息,明年從台灣到全球都要面對另一波金融震盪,加上明年國內房地產必然下滑走入空頭市場;而供電問題無解,明年中之後,台灣供電就可能陷入限電危機中。

這些,都是明年新上台的執政者,馬上要面對的棘手問題。現在爭逐大位者,看到了嗎?有沒有解決方案?還是只有那一句「需要建立全民共識」?

近年台灣的產業確實碰上競爭力的問題。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,先是耗費多年鉅資打造出的DRAM產業敗陣,有的破產紓困,有的賣廠求生,成為美光的附庸;LCD面板陷虧損,現雖已有獲利,但技術落後韓廠仍是一大隱憂。而台灣花20多年、以PC為核心打造出的科技產業,在2010年蘋果推出iPad、啟動全球數位產業進入「後PC時代」及行動裝置時代後,幾乎都是「調整不當、追趕不及」;甚至,即使是抓住行動潮流的智慧手機大廠宏達電,曾是台灣品牌之光,但經歷了2011年的高峰光釆後,竟節節敗退至今日被評為「廠房品牌價值歸零」。再如曾紅極一時的觸控面板廠商勝華,去年10月聲請重整。有人說,放眼台灣上市公司中,仍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,只剩下台積電、聯發科、大立光等不到10家企業而已,其餘多是苦撐求生、前景看淡。

台灣仍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,當然不會淒慘到只有10家不到,但這幾年來,台灣平均整體企業競爭力確實是快速下滑;一方面來自政府政策不當,一方面也是廠商本身的因素。以政府政策而言,可以用幾個例子看。日前引發「官民大戰」的第三方支付法案問題,讓社會看到台灣產業的一個「悵恨」;台灣發展電子商務早於大陸,龍頭廠商網路家庭成立比大陸阿里巴巴早,網路書店博客來亦如是,但重重法令束縛,讓企業占有的先機無法持續。去年9月,當阿里巴巴風光在美國上市,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商後,台灣的第三方支付法才姍姍來遲,但已難回天矣。還有政府多年對赴大陸投資的禁止、管制,實際上也讓企業失去先發優勢,待外資企業「插完旗」、大陸本土企業崛起後,國內企業再去競逐已是事倍功半、甚至機會全無了;國內汽車、石化、面板都是政府錯誤政策的「受害者」。

企業也有許多需要檢討之處。在景氣大好、資本市場不吝於提供資金時,不少企業並未多投資研發、發展自主技術,純粹抱著賺「機會財」心態,一旦景氣反轉即難因應。最明顯的是DRAM產業,缺乏自主技術、完全仰賴外人,當對手三星持續大手筆投入研發時,國內廠商卻只顧眼前利,技術落後兩個世代,終而被掃出市場。觸控廠商勝華不專注本業已被淘汰,雙A同樣面臨產業丕變挑戰,輕忽研發的宏碁景況淒慘,較重研發的華碩應變較佳,表現就較宏碁好。

看看台灣產業,特別是科技產業,激烈競爭下仍能屹立者,多是長期專注本業、技術不斷進步者,股王大立光在鏡頭上的專注與投資無人能及,台積電每年近千億的資本投資,鴻海登峰造極的工廠管理與工藝技術,不論是否有品牌加持,都讓其成為一方之霸。

只有企業自覺奮進,才能在未來贏回競爭力。

Search By Tags
尚無標記。
Recent Posts
Archive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